首 页 关于协会 行业自律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 
王德刚: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推进“三步走”战略
发布时间:2017-3-8 11:39:09  浏览次数: 1409 次
3月8日中国旅游报发表了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旅游系主任王德刚教授的专题评论员文章,着重论述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推进“三步走”战略。

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以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信息咨询、交通集散、旅游厕所、便民惠民、安全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基础。但从实施“三步走”战略和建设旅游强国的新目标、新要求来看,我国的旅游公共服务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运营效能低下、发展不均衡、信息化水平低、体制机制掣肘、外部保障政策不足等问题,即现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度、有效供给能力与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建设旅游强国的发展目标不能均等匹配。为此,国家旅游局编制印发《“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提出“全面构建与大众旅游新时代相匹配的结构完善、高效普惠、集约共享、便利可及、全域覆盖、标准规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为实现旅游强国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众所周知,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在全国的普遍展开,旅游需求持续旺盛、游客规模急剧增长,旅游者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度和便捷性的要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旅游生产要素和旅游服务的社会化特征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提供逐步由旅游业内部扩展到旅游领域之外,并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融为一体。同时,中国旅游业发展新阶段的刚性要求——由粗放型旅游大国向集约型世界旅游强国迈进新目标的实现,更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既是旅游部门对时代的呼应,也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实现旅游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

首先,大众旅游时代需要便捷、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大众旅游时代具有旅游消费持续旺盛、旅游需求多样化、旅游消费人群多极化等特征,对旅游公共服务提出了能够覆盖所有人群、实用便捷、高质高效等要求,无论是在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信息获取、观光游览等出行服务方面的基本要求,还是对游客旅游过程中生活服务的细微环节,无论是在机场、车站、码头、景区等游客聚集区,还是在普通社区、乡村、野营地等游客相对稀少的开放区域,旅游公共服务都应做到配置合理、使用方便。有些特殊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如“第三卫生间”、残疾人、老年人专用设施,甚至智障人专门服务项目等,可能使用的人数很少、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它们体现的是服务理念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都应做到配套齐全、体系完善、使用方便、高质高效。

其次,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均等、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理念引领和政策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已在全国普遍落地,并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全域旅游,既意味着旅游生产要素的全产业组合和旅游产业发展全域覆盖,也表现为游客旅游活动和旅游目的地范围的全空间扩展,因此,要求旅游公共服务能够实现对旅游活动空间的全域和全过程覆盖,向社区、郊区、乡村等空间扩展,向游前、游中、游后等过程延伸,向老年人、残障人等特殊游客群体倾斜,实现旅游公共服务的均等发展和全域全程全主体覆盖。

再次,建设旅游强国需要现代化、国际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强国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中国由旅游后起之秀一跃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领头羊、世界规模最大的旅游经济体和世界旅游质量最高的目的地。与之匹配的是我们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也必然要达到现代化程度最高,成为世界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我们要利用先进技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旅游公共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设施、服务过程、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和服务绩效,使中国的旅游公共服务成为世界旅游公共服务的标杆。

总之,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的提出,使旅游公共服务迎来了大变革、大跨越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按照信息化、品质化、均等化、全域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原则,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创新共享、智慧支撑、结构优化、全域全程、软硬并举”建设主线,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实现旅游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王德刚


版权所有 山东省旅行社协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021 Copyright Shangdong Association of Travel Services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二环东路2828号三箭孔子文化大厦13F 电话/传真:0531-8296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