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总书记的深刻阐释,让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印象深刻,备受鼓舞。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丢失自己的根与魂,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有文化传承,要将文化传承落到最实最细处。我们村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村民不分彼此、民心相通、血脉相连。”赵会杰说,在小庙子村,各族百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这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基层最生动的展现。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莉沙表示,听了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备受鼓舞。2021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指明了2022年的奋斗目标。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感受深刻,“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全面,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强大感染力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重要内容,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作为一名从事文化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王瑞霞对每年全国两会上关于文化工作的总结和要求尤其敏感,从中看到政府对文化工作一贯重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做了明确要求。例如,“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也提及了积极稳妥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案件的内容。“结合去年已列入立法规划的《文化产业促进法》和列入修法计划的《文物保护法》,相信今后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在法律护航下一定会走上一条规范有序的良性发展之路。”王瑞霞说。
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与代表委员投身的事业息息相关,令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众多文化领域的内容,再次体现了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也与我一直在践行的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的理念相通。”许鸿飞说。
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一直致力于国家文化公园的调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今年要继续在城乡建设发展中,做好保护与发展如何协调的调查研究,关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的工作,强调和做到微改造,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避免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毁坏或流失,文化遗产不可再造,越是经济发展较快的时候越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这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贺云翱说。